简版自我同情/自我怜悯/自悯量表(The Self-Compassion Scale-Short form, SCS-S)
Neff在2003年提出了自我同情概念(self-compassion,SC)并对自我同情的结构作了相关的诠释。他认为自我同情是指对他人的痛苦能感同身受,对别人和自己的痛苦能产生想要减轻的愿望,而且还想无条件的接收和包容他人,意识到挫败和错误可能是人生无法预料和避免的。
版本一:Neff认为自我同情由三个重要的部分组成:(1)自我友善(self-kindness)是指善待和悦纳自己,而不是严厉的批评和责备。(2)普遍人性(common humanity)指认识到所有人都会犯错误和有不足,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意识到自己的遭遇是全人类遭遇的一部分,而不是感觉孤立于社会,并去严厉的批评自己的失败和痛苦。(3)正念(mindfulness)指个体对自身所处的环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坦然接受并试图调整,而不是忽视和夸大自身的痛苦,同时也要求我们不能持过度的消极想法和感受,这样反而会束缚我们并使得我们会厌恶自己的反应。自我同情的三个维度虽然有不同的现象水平,但是他们三者之间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正念即正视现实,也就是认清楚自己的处境,作为一种平衡的装态,为前两者提供了一个滋生的心理空间,清醒意识越高,也就更容易把自己的挫折和不幸置于一种更广阔的普遍人性环境之中,认为自己的不幸可能会发生在所有人身上,而不只是自己经历这种痛苦与不幸,这就就会弱化个体的负面情绪的感受程度,提升自我友善,从而保持一种冷静面对实现的状态。总得来说,自我同情是站在客观的立场去看待自己,是允许我们采取一个更广泛的角度认知我们自己和自己的生活。自我同情与自怜截然不同,自怜是指个体完全沉浸在他们自己的问题上,忘记其他人也有类似的问题。然而自我同情是承认我们每个人都会遭受痛苦,因此培养一个连接的心态并包容他人,帮我们处理生活中遇到的矛盾与斗争,最重要的是自我同情不等于用一种厌恶的方式推开消极情感,而是用积极的思想取代消极情绪。
版本二:Neff在汲取佛教有关思想后提出自悯的概念,认为自悯包含三方面的成分,即自我友善(self-kindness)、普遍人性感(the sense of common humanity)、正念(mindfulness)。自我友善指对自己持关心和理解的倾向,而不是严厉的批评和指责。普遍人性感是自悯的中心,指对人无完人的承认,即认识到所有的人都会失败、犯错或者沉湎于不健康的行为。正念是自我怜悯的第三个成分,它指以一种清晰和平衡的方式觉察当前的情形,既不忽视也不对自我或生活中的不利方面耿耿于怀。
自我同情是把自身的遭遇和负面的情绪体验看着是人类同有的体验,把失败、缺陷普遍化、合理化,并意识到每个经历这种境遇和情绪的人都是值得同情的。尽管很多理论都假设人性都是自我关注和更怜爱自己的,但是普遍的经验却证实人们是对自己更加挑剔和严格的,这样就不允许以自我为中心。自怜者沉迷于自身的问题,忽略了对他人同等情形的感知,以及自己和他人之间内在的联系,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惟一受苦受难的人。自怜者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强调和他人的距离,夸大痛苦的程度。自怜者过分认同自己的痛苦,没有试图对当时的情绪反应另外做出客观的解释,认知资源(cognitivesources)都消耗在了个人主观的情绪反应上。自我同情不是消极的对待甚至忽视自身的缺点,而是在维持情绪稳定性的前提下,更细致的感知和修正适应不良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自我同情能大大激发个人的内在动机,促使个人做出改变。假如个体对自身过分挑剔和苛刻,自我的保护机制会避免自我意识到缺点,从而保护自尊。个体应该留言自身对负面情绪的认识,接纳自身的情绪体验,而不是过分认同自身的不足,而过分贬低自己。
由Neff(2003b)编制,胡小兵(2013)修订的简版自我同情/自我怜悯/自悯量表(The Self-Compassion Scale-Short form, SCS-S)。该量表共12题,包括自我友善、普遍人性和正念3个维度。问卷总分越高,个体的自我怜悯程度越高。
1没有 2偶尔 3有时 4经常 5总是
1、当情况变糟时,我能明白挫折是人生经历的一部分。
2、想到自己的不足,我觉得自己和别人有很大的距离。
3、当令我不安的事情发生时,我尽力保持情绪平和。
4、对于自己个性中我不喜欢的方面,我不能容忍和接纳。
5、在心情沮丧的时候,我觉的可能大多数人比我幸福。
6、当痛苦的事发生时,我尝试客观地看待问题。
7、在处理重要的事情时,即使失败了,我仍能正确看待自己。
8、当我在困难挣扎时,我觉得其他人更容易度过这个难关。
9、当心理沮丧时,我试着用积极,豁达的心态调节情绪。
10、我能接受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11、在重要的事情上失败时,我会感到孤立无援。
12、我能容忍和接纳自己在个性中那些自己不喜欢的方面。
本研究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拟选取开封、郑州、商丘等地大学生作为被试,大约800人。考虑到生源地(农村、城市)、性别等影响,尽量做到平均选取。
参考文献:
胡小兵. 大学生自我同情、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3.
孙永鹏. 仁慈冥想干预对初中生情绪调节能力及自我同情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6.
陈健,燕良轼,周丽华.中文版自悯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06):734-736.DOI:10.16128/j.cnki.1005-3611.2011.06.006.
自我同情这个词来源于同情、怜悯,包括对其他人的痛苦敏感,意识到他们的悲痛,想帮他们减轻痛苦,并用非评价性的眼光理解人们犯的错误。自我同情具有佛教哲学基础,由Neff于2003年首次提出,是指个体不回避自己遭受的痛苦或存在的缺陷,能客观地评价自己,重视和他人的联系,以开放和宽容的态度认同自己,不过分关注自己的消极情绪,保持身心和谐,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采用理解和非批判性的态度,并认识到自己的经历是普遍存在的。与自尊相比,自我同情能够帮助个体更全面地理解和接纳自己,进而提升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自我同情的三个基本成分包括自我宽容(self-kindness)、普遍人性(the sense of common humanity)和正念(mindfulness)。自我宽容指对自己关心和理解的倾向,而不是严厉的批评和指责,自我批判会带来疏离感并弱化与别人的关系。在注意到自己人格中不好的方面时,人们会“宽以待己”,即使当自己存在某些有问题的人格特征时,人们也能对自己无条件的接纳;在遭遇挫折痛苦时,人们也会从自身寻找力量,去安慰自己而不是一味地忍受硬挺着。普遍人性是自我同情的中心,指认识到所有的人都会失败、犯错或者沉湎于不健康的行为,而不是只有自己会经历这样的事情,即承认人无完人。自我同情使人能够很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能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待自己的遭遇和痛苦,这样就能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而不只是逃避,这个转化过程来自于对普遍人性的认识、理解。然而,有时人们也会误以为别人都过得很幸福,只有自己在痛苦中挣扎,这样就会产生孤立感。正念是指以一种清晰和平衡的方式觉察当前的情形,既不忽视也不对自我或生活中的不利方面耿耿于怀。这个觉察的过程使消极评判的作用丧失,减弱了自我批评并增强了自我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自我宽容水平有了提高。但是,有时候人们会过度沉迷或者思虑自己所觉察到的负性情绪体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对自己更加严厉的批判和指责,产生孤立和疏离感。当一个人有了高水平的自我同情时,积极情绪就会增强,消极情绪的作用就会减弱。自我同情的这三个成分看似有很大的不同,其实是互相联系并互相促进的。首先,正念作为一种平衡的觉察状态,使人们与负性情绪体验拉开了距离,这样就促进了自我宽容和普遍人性的感觉的产生。正念对其他的成分也有直接的作用,非评判性的正念减轻了自我批评,增加了自我理解,进而也增强了自我宽容,同时,这种平衡的正念也能克服自我中心,增强与他人的关联感。其次,自我宽容和普遍人性也能进一步增强正念。人们自我批评和指责少了,自我接受多了,那么负性的情绪体验就相应地减少了,因而也更易于维持一种对自己的思想和情绪的平衡觉察。同样的,当一个人认识到挫折和失败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时,个体对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正念觉察也会提高,而不会过度沉迷于不良情绪中。第三,自我宽容和普遍人性也是互相促进的,当自我批评严厉时,自我意识加强,孤立感就会增加。而自我理解和宽容能弱化自我意识,从而为关联感留有更多空间。反之,愈认识到他人会和自己一样遭遇挫折和痛苦也能减轻自我批评和指责。
国内研究者宫火良等人(2014)修订的 Neff 编制的自我同情量表(The Self-compassion Scale,SCS),共包括12 个题目,5 点计分(1 =“没有”,5=“总是”),全量表的Cronbacha系数为0.77,3个维度的a系数在0.563~0.742之间。量表得分越高表示自我同情水平越高,被广泛用于我国大中学生自我同情的测评。
自我同情量表(The Self-compassion Scale,SCS)
请仔细阅读,根据您的自身情况选择对应的选项。
没有
偶尔
有时
经常
总是
1.当情况变糟糕时,我能明白挫折是人生经历的一部分。
2.想到自己的不足,我觉得自己和别人有很大的距离。
3.当令我不安的事情发生时,我尽力保持情绪平和。
4.对于自己个性中我不喜欢的方面,我不能容忍和接纳。
5.在心情沮丧的时候,我觉得可能大多数人比我幸福。
6.当痛苦的事发生时,我尝试客观地看待问题。
7.在处理重要的事情时,即使失败了,我仍能正确看待自己。
8.当我在困难中挣扎时,我觉得其他人更容易度过这个难关。
9.当心情沮丧时,我试着用积极、豁达的心态调节情绪。
10.我能接受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11.在重要的事情上失败时,我会感到孤立无援。
12.我能容忍和接纳自己个性中那些自己不喜欢的方面。
参考文献:
宫火良,贾会丽,郭天满,等.青少年自我同情量表的修订及其信效度检验[J].心理研究, 2014, 7(1):6.DOI:CNKI:SUN:OXLY.0.2014-01-006.
冉雨昕.社交媒体使用与限制性饮食的关系:机制及干预[D].西北师范大学,2023.
自我同情量表(SCS)
非常不符合
不符合
一般
符合
非常符合
1.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我持不满和批判的态度。
2.情绪低落时,我容易纠结于不顺心的事情。
3.遇到困难时,我把困难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
4.思及自己的缺点时,我容易觉得愈发孤立、与世隔绝。
5.情绪不好时,我会更关爱自己。
6.在一些对自己重要的事情上失败后,我会感到自己缺点很多。
7.当我感到不走运的时候,我经常劝勉自己其实很多人也正经历霉运。
8.处境艰难时,我容易苛求自己。
9.遇到烦心事,我会尽量想办法让自己保持情绪稳定。
10.当我感到自己在某些方面不足时,我尽量提醒自己大部分人和我一样,都不完美。
11.我不能容忍自己性格中那些自己不喜欢的方面。
12.历经艰难时,我会关心、善待自己。
13.情绪低落时,我容易觉得很多人可能比我幸福。
14.当一些令人痛苦的事情发生时,我尽量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它。
15.我尽量把自己的失败看成人生经历中的一个必然部分。
16.当我意识到自身的缺点时,会变得情绪低落。
17.在一些对自己重要的事情上失败时,我会尽量全面、客观地认识这些事情。
18.当我很努力去争取某样东西时,我觉得其他人得到同样的东西一定会比我轻松些。
19.经历困苦时,我会善待自己。
20.当某些事使我心烦时,我容易受情绪控制而失去理智。
21.经历困苦时,我对自己有点冷酷无情。
22.当情绪低落时,我试着用好奇与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它。
23.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我持宽容态度。
24.当一些痛苦的事情发生时,我容易夸大它的影响。
25.在一些对自己重要的事情上失败时,我容易觉得是自己一个人在承受失败,感到孤独。
26.我试着去理解和容忍自己性格中自己不喜欢的方面。
参考文献:
刘影. 急诊科护士自我同情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5.

加入心理学网,获得更多
无论您想服务网友,还是想获取帮助(如批量调查或测试),可以微信/QQ:57762787
感谢整理!!
感觉量表的分享,非常受用!
1
好极了
谢谢
谢谢
感谢整理,希望更多人加入,建立科学的量表库
感谢整理
感恩!
谢谢
感谢整理
感谢!
感谢
棒
感谢整理!
谢谢
量表整理不易,感谢分享
谢谢
感谢整理
谢谢
感谢分享
很有帮助
感谢整理!
感谢整理啊啊
谢谢整理
十分感謝!
辛苦了
非常不错
感谢整理
谢谢
突然发现的宝藏网站
辛苦了
太感谢了
感谢整理
感谢!
谢谢
很好
谢谢
谢谢
谢谢
好
有解释吗
谢谢
感谢
感谢!
感谢
谢谢整理!
谢谢!
感谢整理。
感谢
感谢!
感谢整理
感谢!
感谢整理
感谢整理
感谢整理,正是非常需要的东西
感谢整理!!
谢谢
第一次知道自我同情和自我怜悯的区别。我应该尝尝自我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