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对个体幸福感相关变量的研究重新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和兴趣,生命意义(meaning in life)就是其中一个概念。Frank最早提出了生命意义的概念和理论。他认为“对意义的寻求是人类生活中的首要动机”,人类有在生命中寻找意义和价值的内在需求,意义和目的感的缺乏将使人深陷痛苦。其后,学者们一致认为生命意义感对幸福生活的作用无可置疑,实证研究结果也表明其与主观幸福感、自尊等积极心理变量相关。跨文化比较研究证实,集体主义文化下(日本),更高的意义感体验同样与更高的幸福感相关。

生命意义感量表(the 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MLQ)共10个条目,分为2个分量表:(1)生命意义感(the presence of meaning,MLQ-P),含5个条目,如“我明白自己生活的意义”;(2)寻求意义感(the search for meaning,MLQ-S)含5个条目如“我总在尝试找寻自己生活的目的”。每个条目1~7点评分。Steger等原作者在大学生样本中验证了其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和结构效度,并通过多质多法矩阵验证了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其后生命意义感量表被用于多个研究。刘思斯等人修订的生命意义感量表,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712,两个分量表的α系数分别为0.81和0.72。

生命意义感量表(the 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MLQ)

完全不符合
不符合
有点不符合
不确定
有点符合
符合
完全符合

1∙我正在寻觅我人生的一个目的或使命。
2∙我的生活没有明确的目的。
3∙我正在寻找自己生活的意义。
4∙我明白自己生活的意义。
5∙我正在寻觅让我感觉自己生活饶有意义的东西。
6∙我总在尝试找寻自己生活的目的。
7∙我的生活有一个清晰的方向。
8∙我知道什么东西能使自己的生活有意义。
9∙我已经发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生活目的。

温馨提示:此处为隐藏内容,评论回复后方可阅读。

参考文献:
刘思斯,甘怡群.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06):478-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