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心态(scarcity mindset)是一种“拥有”不能满足“需要”的感觉,它是个体在对所需资源与占有资源的数量进行对比后产生的感觉(Mullainathan&Shaftr,2013;Venn & Strazdins2017)。解决现实中的问题通常需要一定数量的资源,当自身拥有的资源数量不足以解决相应的问题时稀缺心态就产生了。稀缺心态会自动俘获个体的注意,将个体的认知资源集中到稀缺的事物上,甚至改变个体对周遭世界的认识。比如,孤独者因为缺少朋友而对社交信息投入更多注意,使他们在情绪识别任务上表现更优异;饥饿使个体对食物相关信息更加敏感,帮助他们更快、更准确地识别出食物相关的词语:贫困儿童会高估硬币的大小,在他们眼中硬币的尺寸看起来更大(Mullainathan&Shafir,2013)。

贫困心态(poverty mindset)是一种“拥有的经济资源”难以满足自身“需要”的感觉,即“钱不够用”的感觉,是稀缺心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贫困心态是穷人最主要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由于经济资源匮乏,而且面临着来自于外界环境的诸多挑战,穷人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或心理感受就是“钱不够用”。目前,贫困是世界也是中国面临的严峻问题。已有的贫困研究大多关注家庭和社会因素对个体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等方面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Haushofer和Fehr(2014)指出,研究者有必要将注意力转到有关贫困延续的问题上面,这不仅可以弥补单纯从经济方面考虑贫困问题的不足,而且还可以揭示贫困问题长期存在的潜在因素。比如,穷人在经济决策方面的行为模式。根据稀缺理论的观点,稀缺状态下人们满脑子里都是那些最迫切的需要。以此类推,在经济资源匮乏的情况下,穷人满脑子都是与金钱相关的问题,而对金钱的过度关注会使其忽略其他重要问题,并进一步导致其做出不恰当的决策。经济资源匮乏导致贫困心态的产生,而贫困心态过度损耗个体的认知资源,认知资源不足导致不恰当的经济决策,不恰当的经济决策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剧贫困。最终形成“贫困导致更加贫困”的恶性循环。

大量研究发现,相同的内容,仅仅是表述方式不同便会对人的认识和判断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框架效应。框架效应有多种形式,其中损失收益框架是研究最为深入、最广为人知的框架效应之一。在风险决策任务中,当面对以收益框架描述的决策问题时,人们的风险规避倾向更高:当面对以损失框架描述的决策问题时,人们的风险寻求倾向更高(Tversky& Kahneman,1981)。因此,在给穷人(贫困心态的人)提供某些决策问题的时候,尽量同时说明备择选项的收益和损失,可以帮助穷人全面分析问题,并作出更加合理的决策;在鼓励穷人参与一些扶贫项目时,着重说明不参与扶贫项目将会带来的潜在损失,或许可以增加穷人参与扶贫项目的积极性。

根据贫困心态的定义自编贫困心态问卷,共包含11个项目,测量被试的缺钱感受。问卷中,每个项目采用7点计分,分数越高表示该项目的描述越符合被试的现实状况。其中,“1”表示完全不符,“7”表示完全符合。11个项目中有8个项目正向计分,3个项目反向计分。3个反向计分项目的分数反向调整后与8个正向计分项目的分数相加,然后再除以11得到每名被试最终的贫困心态分数,分数越高表示被试的贫困心态越严重。本研究中,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a=.89,符合研宄需要。

贫困心态问卷(poverty mindset questionnaire)

下面是一些描述个人经济状况的句子,分数越高表示越符合你的状况。其中“1”代表完全不符;“7”代表完全符合。请根据自身情况在相应数字上打“√”。

1.我经常遇到饯不够用的状况,必须放弃那些不太重要的消费。
2.购买某些商品后,我经常需要减少其他开销来维持收支平衡。
3.我的收入和经济状况很好,完全可以满足日常需要。(反)
4.由于缺钱,家庭的日常消费也会给我带来很大压力。
5.目前而言,如果我的收入不增加,生活很难维持下去。
6.我经常有很强的缺钱感,总是感觉钱不够花。
7.我很少有缺钱的感觉,不需要为钱的问题担心。(反)
8.由于缺钱,为了养家糊口,我不得不精打细算。
9.在做一件事之前,我通常最先想到的是花费问题。
10家庭的一些意外开支(比如,电器故障需要维修),哪怕数目不大,都会让我感觉很糟糕。
11.我的经济状况较好,很少感觉有经济压力。(反)

温馨提示:此处为隐藏内容,评论回复后方可阅读。

参考文献:
张彦驰.贫困心态对经济决策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