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研究资料显示,欺凌事件发生前,被欺凌者大都不同程度地、长期或短期地处于社会排斥状态。美国学者 Leary 等人在分析了 15 起社会恶性案件后认为,各种形式的社会排斥是造成凶手作案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是一个跨学科概念,最初表现为不同社会群体在经济、政治、福利制度等多个方面面对的困境状态。20世纪 90 年代以来,基于社会人际关系背景下的社会排斥研究逐渐受到心理与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作为最早涉足该领域的研究团队之一,Baumeister和 Leary 认为,渴望归属于某一社会群体并进而保持积极、稳定的社会联系是人们最基本、最普遍的需求之一,当个体归属感受到威胁而无法满足时便会处于排斥状态,并可能产生严重后果。欺凌不同于同伴日常间的打闹嬉戏,它属于一种蓄意或恶意攻击行为,其发生必然经历一个心理与行为的发展过程,其中,彼此间的心理排斥极可能是欺凌发生的重要前提和动因。此外,我们在学校日常观察中发现,社会排斥不仅是欺凌事件发生的前置条件,其本身包含的部分内容也是欺凌的具体表现形式。与强调肢体、语言等显性行为表现的欺凌相比,排斥还包含着拒绝、忽视、孤立、差别对待等内容,其内涵更为广泛,表现形式更加隐蔽,不易被他人觉察,对个体造成的心理伤害也更为严重和持久。已有研究发现,在社会排斥情境下,被排斥者会体验到痛苦、愤怒、悲伤等消极情绪,出现自尊水平降低及归属感丧失等问题,导致敌意攻击行为或社会退缩行为的发生。

张野、苑波等(2019)编制的青少年遭受校园排斥问卷,用于测量青少年在学校生活与学习过程中所遭受校园排斥的情况。问卷包含被拒绝、被中伤、被差别对待和被忽视四个维度。共计 17 个题目,采用 5 点计分法,其中 1 代表“从未如此”,2 代表“偶尔如此”,3 代表“有时如此”,4 代表“经常如此”,5 代表“总是如此”。问卷总得分越高,则说明遭受校园排斥越多。总量吧克隆巴赫a系数为0.842,信度较好。

青少年遭受校园排斥问卷( Adolescent Campus Exclusion Questionnaire)

1.当我主动与某些同学交流时,难以得到热情的回应。
2.我感觉某些同学故意戏弄我,拿我取乐。
3.与其他同学相比,我感觉班干部更愿意抓我的错处。
4.课常发言时,相比于其他同学,老师更愿意叫我回答问题。
5.我感觉其他同学聊天时会故意回避我。
6.有些同学会故意推搡或踢打我。
7.和别人争吵时,即使我有理,老师或同学也会向着对方说话。
8.一起做游戏时,大家更愿意选择我做队友,面不选择别人。
9.我说话的时候,其他同学就像没听见一样。
10.当我想与其他同学交朋友或加入某个小团体时,我总会被拒绝。
11.其他同学总是不坏好意的给我起外号。
12.其他同学总是不主动找我说话。
13.当与其他同学意见或观点不一致时,大家总是认为其他同学的意见或观点是对的。
14.经常有同学说我的缺点,让我难堪。
15.当我主动找其他同学玩或讨论问题时,他们总是会找一些理由回避或溜走。
16.我觉得其他同学总是忽略或冷落我。
17.我知道有些同学告诉过其他同学不要和我玩。

【缺维度划分】
拒绝是指在校园内的学习生活中,青少年想与其他同学交朋友、一起参加活动或游戏时,其他人明确表示出不愿意、不接纳或故意躲避的意愿或行为;
忽视是指青少年知觉到自己说的话、做的事或是自己本身被其他人故意无视、漏掉或遗忘,自己不受他人重视的现象;
中伤是指青少年受到来自其他同学或团体的言语伤害(当面或背后进行嘲笑、起绰号、说缺点、骂人等)或行为伤害(推、撞、踢、打、拿自己东西等)的现象;
差别对待是指青少年知觉到其他人对自己的奖励或惩罚不公平,其意见取纳或待遇分配更偏向他人的现象。

参考文献:
张野,苑波,张珊珊.青少年学生遭受校园排斥的结构与测量[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3(03):119-124.DOI:10.19496/j.cnki.ssxb.20190425.001.
杨鹏. 青少年校园排斥对人际信任的影响:社会支持与心理安全感的中介作用[D].海南师范大学,2022.DOI:10.27719/d.cnki.ghnsf.2022.000053.
苑波.高中生校园排斥及其与冲动性特质、生命意义感、自杀意念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