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依恋关系量表(The Inventory of Preschoolers' Attachment Styles)

20世纪60年代,英国精神学家JohnBowlby最先提出“依恋”的概念。他认为依恋是婴儿和其照顾者(一般为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关系,并且依恋程度越高,孩子的安全感以及父母的信任程度就越高。但Bowlby并不认为依恋仅存在于婴儿期,他将研究阶段扩展到儿童期,直至成人,即个体一生中与父母的亲密关系。亲子依恋质量对个体的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中文版简式 Barratt 冲动量表(Brief 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 BBIS)

冲动性是指不顾后果的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快速的、无计划的反应。这一特质常反映在个体的多个认知行为领域,从单一的认知领域如对奖惩的反应,到复杂的认知行为领域如延迟满足等。冲动性与一系列精神行为异常有关,包括物质使用障碍、游戏障碍、赌博障碍、进食障碍、自杀行为等。此外,冲动特质还是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一个重要成分,是青少年暴力事件的重要影响因素。Barratt ...

认知反思测试(The Cognitive Reflection Test,CRT)

双加工理论提出人们的认知加工包含系统Ⅰ和系统Ⅱ。总的来说,系统Ⅰ(直觉型系统)是自动、轻松、快速、并行、借助联想和直觉的认知过程,对工作记忆资源要求最低,当遇到刺激时不依赖于高级控制系统而自动强制性执行。系统Ⅰ(直觉型系统)加工依赖于良性环境,在恶劣的环境中,它们可能付出高昂代价(Over, 2000;Stanovich, 2004)。系统Ⅱ(分析型系...

大学生时间贫困感量表(College Students’ Perceived Time Poverty Scale)

简介:安庆师范大学王皓宇副教授的研究团队提出,“大学生时间贫困感(College Students’ Perceived Time Poverty)”是指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由于待处理事务繁多,导致无法逐一应对,而产生的主观消极体验。该研究团队开发的大学生时间贫困感量表包括时间压力(Time Pressure)、个人时间需求(Personal Time...

电子健康素养量表(The eHealth Literacy Scale,eHEALS)

电子健康素养由 Norman 等学者 2006 年提出,即个人从电子媒体获取、理解、评估健康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解决健康问题的多维度技能。电子健康素养量表 ( The eHealth Literacy Scale,eHEALS)是第一个电子健康素养的评估工具,主要测量网民在寻求、应用网络健康知识时的自我感觉技能。郭帅军将Norman等编制的电子健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