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真实性量表(Authenticity Scale,AS)
个体真实性(Individual Authenticity)的相关描述最初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都曾讨论过“认识你自己”这一主题。到了近代心理学领域当中,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流派都重视个体真实性,并认为个体真实性对于理解幸福具有重要意义(Baumeister,2019)。不过各个学者对于个体真实性概念的理解各有侧重,下面是不同学者对其的定义。Sheldon等人(1997)认为,个体真实性是衡量一个人的人格和组织功能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准,他们认为行为可以由他们自己控制或从内心深处产生。Kernis(2003)认为个体真实性就是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信念、态度、动机或价值观,而不是一种具体的个人特性。他把真实性描述为在生活中对核心自我进行无阻碍地控制。存在主义者强调真实性不是一种外在的客观现象。May(1967)认为个体真实性包括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接纳属于自己的独特性。Rogers(1951)认为人的经验与意识间不总是一致,部分情况下人们可能会扭曲某一经验,来防止该经验进入到意识中。所以Rogers(1958)对个体真实性的看法是,真实性即个体意识与经验之间的和谐统一。Maslow(1987)对于个体真实性的观点基于其自我实现理论。Maslow认为真实性意味着一个人努力展现出自己所能达到的状态,也就是“成为真正的你”。Maslow(1971)认为人们的行为是基于内心深处的需求而产生的。他主张人们应该真实地展现自己,这意味着个体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需求,肩负起责任、做出成长的决策。国内学者黄希庭(2004)也给出其对个体真实性的定义,认为真实性是“个体的言行与他自己的真实感受相一致的程度”。此外国内学者刘群英(2010)将个体真实性定义为个体在行为、言语、与人相处等方面做真实自己的程度。
采用Wood等人(2008)编制的经典的《个体真实性量表》,该量表测量了被试真实性的自我疏离、真实的生活和接受外部影响三个维度。量表共有12个项目,每个维度包含4个项目。该量表采用7点评分,其中接受外部影响与自我异化所对应的项目均采取反向计分。最终总分越高,表示个体真实性越高。本研究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98。
个体真实性量表(Authenticity Scale,AS)
非常不同意
比较不同意
有点不同意
一般
有点同意
比较同意
非常同意
1.*我觉得我好像不是很了解自己。
2.*我不知道如何感受内心真实的感觉。
3.*我觉得我和真实的自己失去联系。
4.*我觉得我和自己很疏远。
5.*通常,我都是遵照他人所说的那样做。
6.*我会受到他人观点的强烈影响。
7.*我总是觉得我需要按照别人的期望去做事。
8.*其他人对我影响很大。
9.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忠于我自己。
10.我总是坚持我所相信的。
11.我依据我的价值观和信仰生活着。
12.我认为做自己比做一个受欢迎的人更好。
加入心理学网,获得更多
无论您想服务网友,还是想获取帮助(如批量调查或测试),可以微信/QQ:57762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