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理论来自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架构,认为人类的行为表现是个人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所导致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在实际行动之前对自己组织计划能力的主观判定。Klasse等人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成功实施某一特定行为过程能力的信念。刘真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在实际行动之前对自己组织计划能力的主观判定。”锻炼自我效能感属于自我效能感的组成部分之一。戴霞认为锻炼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为达到改善形体、保持身心健康等目的,而有计划性的进行持久性身体锻炼的信念”。吕正琛认为锻炼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成功实施锻炼行为的主观能力判定。

我国台湾学者李玲玲(Ling-ling Lee)等人首先将英文版的SEE量表翻译成中文,英文版的SEE包含9个条目,它们测量被试在各种情境下的运动能力感,比如天气糟糕时、疲劳时等等。李玲玲(Ling-ling Lee)等人修订后的SEE-C包含9个条目,该量表的总分即为运动效能感的测量指标,得分越高,说明其运动效能感越高。SEE-C与躯体运动水平、运动行为期待等校标之间的显著正相关表明它具有良好的效度。

运动/锻炼自我效能感量表(Chinese self-efficacy for exercise scale, SEE-C)

如果有以下情况,你有多少信心可以进行运动:

0没什么信心
10非常有信心

1.如果天气使您感到困扰的时候 0 1 2 3 4 5 6 7 8 9 10
2.如果您对该运动没有兴趣的时候 0 1 2 3 4 5 6 7 8 9 10
3.如果运动时会感到疼痛的时候 0 1 2 3 4 5 6 7 8 9 10
4.如果您一个人运动、没有人作伴的时候 0 1 2 3 4 5 6 7 8 9 10
5.如果您觉得没有感受到运动的乐趣的时候 0 1 2 3 4 5 6 7 8 9 10
6.如果您忙于其他事情的时候 0 1 2 3 4 5 6 7 8 9 10
7.如果您觉得疲惫的时候 0 1 2 3 4 5 6 7 8 9 10
8.如果您觉得有压力的时候 0 1 2 3 4 5 6 7 8 9 10
9.如果您觉得心情郁卒(忧郁)的时候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馨提示:此处为隐藏内容,评论回复后方可阅读。

参考文献:
吕正琛. 锻炼自我效能感对高中生体育学习投入的影响:锻炼自我妨碍的中介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22.DOI:10.27011/d.cnki.gdbsu.2022.001176.
谭勇华. 大学生运动效能感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