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育是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基本途径(张大均,吴明霞,2004)。我国研究者从结构—功能的角度解释了心理素质的内涵,在理论探析和实证考察的基础上,将心理素质定义为“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将外在获得的刺激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内隐的,具有基础、衍生和发展功能的,并与人的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心理素质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心理素质含义的理解通常包含三个方面:(1)心理素质是以生理条件为基础而形成的,由外在的转化为内在的;(2)心理素质具有稳定性、基础性和衍生性等基本特征;(3)心理素质总是与人的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相联系(《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卷》,2019)。

表述一:
在心理素质的结构上,研究者通过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证考量,认为心理素质是一个包含从稳定的内源性心理基质到外显的适应性行为习惯的多层面的自组织系统(张大均等,2017)。认知因素、个性因素和适应性因素相互作用,彼此承接,共同构成了心理素质的三个维度。其中,认知因素是心理素质结构最基本的成分,它是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主要表现为意识性、监控性、好奇性、目的性、应变性和迁移性等。个性因素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组合,表现为坚韧性、自制性、情绪调控和独立性等,具有动力和调节机能,居于心理素质的核心地位。适应性因素是以认知品质和个性品质为基础,通过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选择、适应和改变环境,使自身与环境和谐协调的能力,主要包括人际适应性、社会适应性和应激情境适应性等(王鑫强,张大均,2012)。

表述二:
西南大学张大均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对学生心理素质近30年的研究发现,心理素质是一种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品质,它主要由认知特性、个性品质和适应能力三个基本维度构成。其中,认知特性是个体在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是心理素质最基本的成分,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具体操作;个性品质是在对客观事物的对待活动中的个性心理表现,是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具有动力和调节机能;适应能力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改变自身或环境,使自身与环境和谐协调的能力,是心理素质结构中最能体现衍生功能的因素,也是认知特性和个性品质在个体的适应-发展-创造行为中的综合反映(或外显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的三个基本维度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共同构成了心理素质的核心要素。

指导语:下面的题目是对个人的一些描述,选择最符合你的选项。
非常不符合——1
比较不符合——2
不确定——3
比较符合——4
非常符合——5

1.做题前,我常会有清晰的做题步骤。
2.我常督促自己,以便如期完成该做的事情。
3.我是一个比较受欢迎的人。
4.我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娱乐活动,控制娱乐时间。
5.我对新知识很感兴趣。
6.我与我的老师保持良好的关系。
7.我通常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
8.在群体活动中,我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9.在学习上我一般会制定好适合自己的目标和计划。
10.我常常能有效化解尴尬。
11.解题时,我通常能够意识到自己用了哪种定理和方法。
12.我能勇于面对挫折,不灰心不气馁。
13.无论情况多么紧迫,我都能沉着应对。
14.我总是能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15.我善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学习。
16.当学习情况发生变化时,我会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
17.我总能约束自己按计划行事。
18.我与同学相处融洽。
19.我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20.我善于寻找各种资源解决学习上的困惑。
21.我能够很好的融入、适应现在的环境。
22.我总是对自己要求严格。
23.我常常积极参加或组织各种学生活动。
24.我常会根据学习任务选择学习方法。

温馨提示:此处为隐藏内容,评论回复后方可阅读。

参考文献:
胡天强,张大均,程刚.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简化版)的修编及信效度检验[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3(02):120-126.DOI:10.13718/j.cnki.xdsk.2017.02.015.
压力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的影响[D].武丽丽.西南大学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