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型思维这一概念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世界著名的心理学教授CarolS.Dweck提出。Dweck教授与同事早在1978年进行了“拼图实验”:召集一些孩子玩拼图游戏,开始时拼图难度稍简单,后来难度会逐渐加深,随着难度的变化,有的孩子出现抵触心理,但是有的孩子则会越来越享受,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种差别呢?Dweck教授与同事发现孩子们的差别在于思维模式的不同,并在其著作《终身成长》中进行了分类和论述。直至 2006年,Dweck正式提出了成长型思维这一概念,与这一概念相对的是固定性思维,处于二者中间的思维模式则可以成为混合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指个体对智力、人格等自身属性可塑和提升的信念 (Dweck,2006)。该概念被提及以来, 大量研究者从不同视角探究成长型思维与青少年学业−心理−社会适应的关系。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将成长型思维作为预测青少年学业成就和社会适应的重要指标。

“心智” (mindsets)最早源于内隐理论, 随后更名为心理模式(Dweck, 2006),近年来国内学者倾向于采用思维模式替代。Dweck (2006)将个体看待自身属性是否可塑的倾向性态度称为思维模式, 分为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以成就目标、成败归因等经典教育心理学理论为基础, 思维模式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和扩充。内涵层面, 成长型思维指个体认为自身属性可以通过努力得到塑造和提升, 是个体自主性成长的源动力。外延层面, 成长型思维可以体现在智力, 人格、人际、种族、情绪和创造力等不同方面。本研究主要关注智力方面的成长型思维。思维模式不仅表现为一种特质差异, 而且可以通过实验手段操作并干预。研究者常用内隐智力量表评估个体的特质性思维模式类型, 包括 8 条目、3 条目以及 20 条目版本等。干预层面主要有实验室启动(诸如名人语录或故事文本启动,O'Connor et al., 2013)和教育情境干预(诸如大脑可塑性课程和思维训练策略, Blackwell et al.,2007)两类途径。

成长型思维量表的编撰参考Chen等人编制的成长型思维量表(前18题,Cronbach’salpha=0.911.)和了Dweck编制的思维模式量表,可靠性系数a为0.77。

成长型思维模式量表(the growth mindset scale,GMS)

完全不同意
不同意
同意
基本同意
完全同意

1、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拓宽视野,满足好奇心以及提高自己的能力。
2、如果我成功了,那主要是努力工作的结果,也是发挥了自己的潜力、兴趣和追求的结果,我将会继续追求更高的目标。
3、无论我有多么聪明,我都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来提高我的智商,使自己更加聪明。
4、智商和天赋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来提高。
5、只要我努力学习并不断尝试,我就能提高我的智商,使自己更加聪明。
6、我愿意不断接受挑战来提高自己。
7、我的好奇心很强,我喜欢不断尝试新事物,敢于接受新事物,如果失败了,我会重新开始。
8、我愿意挑战困难。我不惧怕失败。我不在意别人的意见。我将坚持不懈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9、面对困难,我相信我能够通过不懈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并攻克问题。
10、只要我坚持不懈,付出足够的努力,并尝试各种方法,我的目标就会实现。
11、努力一定会带来积极的结果和意外的收获。
12、如果有人批评我,我会认真地分析和反省自己。
13、我愿意接受来自别人的批评,我将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14、当我的伙伴成功时,我会思考和分析他成功的条件和原因,并积极从中学习。
15、当我的伙伴成功时,我会有一种威胁感,我会感到不高兴并有一丝丝嫉妒。
16、别人的批评是错误的、没有价值的,并且他们不喜欢别人批评他们自己。
17、有天赋的人常常不付出任何努力就能获得成功。
18、我不喜欢挑战。我很难超过我目前的水平。我的智商是恒定的。
19、智力很难改变。
20、我可以学习新知识,但却无法改变自己的基本智力水平。
21、智力一般不是学习得来的。
22、智力一般是由环境培养出来的。
23、努力可能会改变智力。
24、智力可能会通过学习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