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给网络使用者的心理行为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情感障碍或行为障碍。先前有研究者通过使用网络成瘾、网络依赖等词汇对网络使用造成的情感障碍或行为障碍进行了描述。精神病学家Goldberg于1996年首次使用了网络成瘾失调症(Internet Addict Disorder)来界定网络成瘾。Goldberg也为这个心理疾病提出了一系列的病症表现:(1)不断想增加网络使用时间;(2)梦中也在想着网络活动;(3)持续较长时间出现身体、社会、心理问题等。同年,美国心理学家Young主导了一项研究,调查了500名重度网络使用者或者“网络成瘾者”,并将这500名调查者的行为与DSM-IV(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手册第四版)中的病理性赌博进行了对比。研究被试报告了网络成瘾对他们的学业成就、社会生活、人际关系、职业发展、财务状况等都造成了显著的冲击。因此,Young首次将这些冲击与DSM-IV的病理性赌博以及酒精成瘾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类比。随后,Young将网络成瘾界定为“每周超过了38个小时的网络使用时间”的一种活动,“一种能够引发显著的临床上的损害(如在人际关系、学业成就、职业发展等)以及心理痛苦的不成熟网络使用模式”。Young依据DSM-IV对病理性赌博的诊断标准发展出了新的八项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并将网络成瘾视为一种冲动控制障碍。还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学者对网络成瘾现象有不同的关注点,由此会产生不同的学术用语。如Goldberg以及Young等人更多是从精神病学的角度去关注网络成瘾现象。但还有一些学者如Davis以及Morahan-Martin等人将网络成瘾现象命名为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这一学术用语更多的是强调过度网络使用所带来的后果。以往有研究梳理了网络成瘾存在多种亚型,从成瘾的形式和内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类亚型:网络游戏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强迫行为(网络购物、网络赌博)、网络信息收集成瘾等。

修订后的中文版网络成瘾量表(CIAS-R)由四个维度构成,这四个维度分别为:1)强迫性上网行为与戒断反应;2)网络耐受性;3)人际交往和健康相关问题;4).时间管理问题。中文版网络成瘾量表属于自陈量表,计分方式属于4点计分,得分越高说明网络成瘾的程度越严重。各维度及总量表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alpha)为0.79~0.93。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the Revised Chen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CIAS-R)

4非常符合
3符合
2不符合
1极不符合

1、曾不止一次有人告诉我,我花了太多时间在网络上。
2、如果有一段时间不上网,就会觉得心里不舒服。
3、我发现自己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
4、断线或接不上网络时,我觉得自己坐立不安。
5、再累,上网时都觉得自己很有精神。
6、我每次都只想上网待一下子,但常常一待就很久不想下来。
7、虽然上网对我日常与同学,家人的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我仍未减少上网。
8、我曾不止一次因为上网的关系一天睡眠时间不到四小时。
9、从上学期以来,我平均每周上网的时间比以前增加许多。
10、我只要有一段时间不上网就会情绪低落。
11、我不能控制自己的行动。
12、我发现自己投入在网络上而减少了与周围朋友的交往。
13、我曾经因为上网而腰酸背痛,或者有其他身体不适。
14、我每天早上醒来,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
15、上网对我的学业已经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16、我只要一段时间不上网,就会觉得自己好像错过什么。
17、因为上网的关系,我与家人的互动少了。
18、因为上网的关系,我平常的休闲活动时间减少了。
19、我每次下网后,其实要去做别的事,又忍不住再上网看看。
20、没有网络,我的生活就没有乐趣可言。
21、上网对我的身体造成了负面影响。
22、我曾经试想花较少的时间在网络上,却无法做到。
23、我习惯减少睡眠时间,以便能有更多的时间上网。
24、比起以前,我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在网络上才能得到满足。
25、我曾经因为上网没有按时进食。
26、我因为熬夜上网而导致白天精神不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