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Awe)是一种混合了多种感觉的复杂情绪,是对浩大且超出当前认知范围事物的情绪体验,这一情绪体验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用语不同。例如,在西方社会中,这种体验被称为“崇高”;在非洲的!Kung San社会中,这一体验被称为“kua”;在日本以及中国,这种体验被称为“敬畏”。

近些年,随着积极心理学的普及,敬畏作为一种超越性的复合情绪,也受到了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2003 年,Keltner 和 Haidt 首次提出了关于敬畏的原型模型,认为敬畏包括宏伟(Vastness)以及顺应(Accommodation)两大核心要素,并且包含威胁(Threat)、美好(Beauty)、卓越的能力(Exceptional ability)、美德(Virtue)以及超自然因果关系(Supernatural Causality)五大边缘特征。在面对不同事物时,诱发的敬畏情绪类型也不尽相同。例如,在面对比个体强大的事物时,诱发的是宏伟的敬畏;在面对需要调整已有心理图式的事物时,诱发的是顺应的敬畏;当面对英雄主义式的伟人时,诱发的是美德的敬畏;在面对引起审美愉悦的事物时,诱发的是美好的敬畏等。尽管后来学者在原型模型的基础上对敬畏的内涵进行了补充,但 Keltner 和 Haidt 提出的敬畏原型模型理论仍颇具影响力。

作为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敬畏在认知、情绪及行为等各方面都能给个体带来积极的影响。例如,有研究表明,相较于诱发了快乐(Happiness)来说,诱发了敬畏情绪的被试感知到的可利用时间更充裕;敬畏情绪可以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前人研究表明,诱发敬畏情绪后,能够增加个体助人和慷慨的行为意愿,做出更道德的决策以及有捐赠更多金钱的倾向性。因此,敬畏这种情绪体验对于调节个人心理和行为乃至维护社会秩序来说至关重要。

相比中性情绪或者快乐情绪,具有敬畏体验的个体,会感知到更加充裕的时间、更富耐心;特质敬畏高的个体更加开放与更加好奇,与认知闭合需要负相关,同时可以提升个体的创造力;敬畏情绪还可以让个体自身感知到“小我”、谦逊、更加具有道德意识。此外,敬畏影响了个体对信息的处理,促进系统式加工,更不易被弱证据说服。

敬畏的诱发源可分为三类:(1)社会诱发源:强大的领导者、遇到上帝、重要的技能或者美德;(2)物理诱发源:自然风光、建筑、音乐或者绘画作品等;(3)认知诱发源:宏大的科学理论等。

英文版AWE-S 共30个条目,6个维度,分别为时间知觉变化、小我、联结感、宏伟、身体感觉、顺应需求。采用Likert七点计分(1=强烈反对, 7=完全同意),没有反向计分题项。得分越高,代表敬畏情绪体验越强。周凌霄等在征得原量表作者的同意后,首先由 2 名双语心理学博士将原英文条目翻译成中文,随后请2名双语英语专业博士将中文初译版回译成英文,最后对比英文原版、中文初版和英文回译版,反复修改,最终形成中文版敬畏体验量表。修订的中文版敬畏体验量表(AWE-S-C) 与原英文量表一致,共 30 个条目,采用Likert 七点计分(1=强烈反对, 7=完全同意),得分越高,代表状态性敬畏情绪的体验程度越高。总量表及6个维度的α系数在0.721~0.894之间,重测信度在0.314~0.824之间,表明AWE-S-C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状态性敬畏体验的测量工具。研究发现,删除不符合原量表结构的条目 4、9、10 后的六因子模型拟合度最好。不过考虑到不删除这几个条目的新模型结构拟合也可接受,读者在使用该量表时可以保留它们并再次评价其测量学性质。

中文版敬畏体验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the AWE-S, AWE-S-C)

1.我觉得此时此刻事情暂时慢了下来。
2.我注意到时间在变慢。
3.我能意识到自己对时间变化的感知。
4.我体验到了不一样的时光流逝感。
5.我感觉到此时此刻的时间比平时更漫长。
6.我觉得我的自我意识减弱了。
7.我觉得我的自我感降低了。
8.我经历了自我意识的下降。
9.我感觉自己很渺小。
10.与外界事物相比,我觉得自己很渺小。
11.我与万物有相关联的感觉。
12.我感到与所有生命体的交融感。
13.我体会到与万物合一的感觉。
14.我觉得自己与整个人类息息相关。
15.我有一种完全的联结感。
16.我觉得自己面对了某些宏伟的事物。
17.我体验到了比自己更宏大的东西。
18.我感受到了宏大。
19.我感知到某些东西比我宏大得多。
20.我感受到了辽阔。
21.我瞠目结舌。
22.我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23.我倒吸一口凉气。
24.我惊叹得直打寒颤。
25.我目瞪口呆。
26.刚经历的事情让我有一种言语无法描述的感觉。
27.我发现很难完全理解这一经历。
28.我觉得理解这种经验是很有挑战性的。
29.我难以一下子想明白自己正在经历的一切。
30.我试图理解我所经历事情的震撼性。

温馨提示:此处为隐藏内容,评论回复后方可阅读。

参考文献:
周凌霄,李姗殷,彭凯平,等.敬畏体验量表的中文版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30(05):1138-1142+1148.DOI:10.16128/j.cnki.1005-3611.2022.05.026.
宋金泽.敬畏与拖延行为的关系:压力的中介作用[D].山西师范大学,2023.DOI:10.27287/d.cnki.gsxsu.2023.00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