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领域的研究中,对牺牲定义的研究并不多,但无论是 Stanley(1992)所表述“婚姻中的牺牲,是为了伴侣的需要而必须放弃一些其它的事情,且伴侣的需要则是婚姻中更大的利益”,还是 Van lange 等(1997)所描述“为了提升夫妻之间关系的幸福感,而需要舍弃个人眼前的利益”,可以说以上的界定都是从两个角度来进行研究:一则,从牺牲的本质角度来分析,为了得到而放弃;二则,从牺牲的价值角度分析,仅限于做出牺牲行为的个人而言,得到的价值要高于牺牲的价值。因此,在婚姻中牺牲这一定义可以表述为,为了改善伴侣之间的关系或使得伴侣受益而个体需要放弃眼前愿望或利益的某些行为。

Emily, Shelly & Letitia(2005)在研究中把趋利-避害动机系统对亲密关系的牺牲作用从两方面加以说明:对牺牲者本人一方的作用和对牺牲接受者一方的作用。对牺牲者本人一方的作用 牺牲一方在为伴侣做出牺牲时都会有不同的情感经历,满足伴侣的心愿是为了让他或她幸福,趋利动机通过移情认同过程会增加自己积极情绪的体验和幸福感的提升。然而,牺牲是为了避免冲突的发生(避害动机),那么最好的结果也仅仅是把自己从焦虑和紧张的关系中解脱出来。在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牺牲一方对伴侣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有着不同的感受,这依赖于他们牺牲行为的动机是什么,趋利还是避害。如果一个男人在婚姻中为了妻子的快乐而做出牺牲(趋利动机),那么他也会体验到很强的满足感,因为他知道他通过这种爱的方式(牺牲行为)表达对妻子的关心和呵护;相反,一个男人是为了避免妻子的沮丧而做出牺牲(避害动机),那么他可能感到厌恶和产生出一些负性情绪的体验,这样就会降低婚姻满意度。对牺牲接受者一方的作用 在婚姻关系中如果潜在的兴趣发生了冲突,牺牲接受者往往会关注伴侣的选择是否偏离了自己的兴趣关注方向。也可以说,当伴侣一方做出牺牲时,牺牲接受者会试图对这种行为的动机做出某种解释。对牺牲行为不同动机的感知会对牺牲接受者的幸福感及其婚姻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丈夫为了与妻子共进晚餐而放弃了朋友们的聚会,如果妻子认为丈夫的这种做法是出于对自己的爱和支持(趋利动机),她会觉得幸福;相反,如果妻子认为丈夫的这种做法仅仅是因为他不喜欢交际或避免与某些人碰面(避害动机),那么此时的情感体验与前者就会大相径庭。

牺牲动机的趋避问卷采用 Feeney 和 Collins 在 2003 年编制而成的量表,英文命名为 Motibations for Care-giving scale;此问卷在广泛地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高的信效度资料。我国学者修订中发现,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a系数为0.8336,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

趋避牺牲动机量表( Motibations for Care-giving scale)

请在下面五点量表上勾选出你的真实想法:1(完全不符合),2(大部分符合),3(中立),4(大部分不符合),5(完全符合)

某时,当我为伴侣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或放弃自己想做的事时,我这样做一般是因为:
①我真的愿意为对方付出。
②使对方快乐会给我带来无尽的快乐。
③当我知道自己是在为对方付出的时候,快乐与我同在。
④为对方做出牺牲使我快乐。
⑤我不希望对方会否定我。
⑥倘若我不做出牺牲的话我会内疚的。
⑦我不希望从对方那里得来的是消极的结果(如:生气)。
⑧我希望对方会欣赏我。

回顾已有的关系经历,您认为:
①有时怀疑自己能否继续这种关系。
②我很懊悔进入这种关系。
③如果这种关系破裂我不会感觉有太大损失.
④倘若这层关系被终止,我生活中的许多部分就会被打乱。
⑤维持这种关系使我体会到对对方负有责任。
⑥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不会放弃这层关系。
⑦我会尽自己所能去维持这种关系,即使这意味着我会付出很大努力。

温馨提示:此处为隐藏内容,评论回复后方可阅读。

选取在北京市工作一年以上的已婚被试并排除再婚者,要求夫妻双方学历在大专及以上(不涉及学历的取得方式,既可以是统招毕业也可以是工作后的继续深造)。此次研究的本意是要采用成对已婚被试作为研究对象,但在预测阶段中发现存在颇多困难并且困难很难被正确消除,本着以获取数据真实性为原则,尊重被试者本人的意愿(具体过程详见施测程序说明),采用单、双对并用之举。预测、正式施测期间共发放问卷 252 份,回收问卷 240 份,回收率为 95.2%;剔除作答不完全或有明显抵触倾向的问卷,最后整理出有效问卷 215 份,其中包括 102对(夫妻双方都愿意接受测试)和 11 份(夫妻双方只有一方愿意接受问卷调查;男 6 份,女 5 份)。回收问卷(240 份)的有效答卷率为 89.6%。
男性
趋利动机 27.68±7.658
避害动机 20.21±5.778
女性
趋利动机 27.46±7.148
避害动机 19.53±5.342

参考文献:
曹晨晨.牺牲、人格特质与婚姻质量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马小凤.亲密关系中趋-避牺牲动机的决定因素及其后果变量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