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苦恼表露指数量表(Distress Disclosure Index,DDI)
1958 年,心理学家Jourard在自己的著作《透明的自我》中首次提出了自我表露这一概念,将其定义为一个分享信息的过程,与他人分享自身想法、自身感受以及一些比较私密的信息。后来他又再次丰富了其定义,指告诉另外一个人关于自己的信息,真诚地与他人分享自己个人的、私密的想法与感觉的过程(Jourard,1971)。这一定义对自我表露的内容进行了限定。70 年代后期将自我表露的定义继续补充为必须包含与表露者有关的个人信息;必须是口头上表达这些信息;必须针对某个目标人来交流这些信息(Antaki et al., 2005)。Altman和Taylor(1973)将自我表露分为三层:外围层、中间层以及核心层;外围层指名字、性别、年龄、以及地址等信息;中间层指个人的看法、观点以及待人接物的态度等;而核心层则指个人内心深层的情绪感受、内心需要以及个人的精神信仰等更深层次的信息(Derlega, 1997)。
创伤心理学领域的学者Pennebaker(1986)则认为,自我表露是指个体在经历创伤事件后,通过语言交流或书写表达的形式将创伤性事件及其对自己产生的影响、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和情感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一定义引起了创伤心理学领域对自我表露和创伤后变化的广泛研究,大量国内外相关研究已证实,当个体经历创伤事件之后,自我表露在减轻个体的心理负担和负性情绪,维持良好心理健康水平以及良好情绪等多个方面发挥着正性的作用(Maercker &Zoellner, 2004)。除了Pennebaker提到的语言交流和书写表达的形式,随着现代网络的普及和发展,有研究证明在网络上进行自我表露同样对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Gripsrudet al., 2016; West, 2017; Zink et al., 2017)。
痛苦表露指数量表(Distress Disclosure Index,DDI)是由 Kahn 于 2001 年编制,用来衡量个体表达烦恼的程度,中文版由李新民于 2009 年修订,量表由 12 个条目组成,总分12~60 分,得分越高自我表露水平越高。修订后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6,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痛苦/苦恼表露指数量表(Distress Disclosure Index,DDI)
非常不同意
比较不同意
不确定
比较同意
非常同意
1.在我难过的时候,我通常向朋友倾诉。
2.我不愿意谈论自己的问题。
3.当我身上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我经常找人谈论这些事情。
4.我一般不和人谈论那些使我难过的事情。
5.当我感到沮丧或难过的时候,我总是独自承担。
6.我会找人谈论我的问题。
7.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会找朋友聊天。
8.如果我难过,我最不愿意找别人倾诉。
9.当我遇到难处的时候,我最不愿意找别人谈论这些困难。
10.当我痛苦的时候,我不会告诉任何人。
11.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通常找别人聊天。
12.我愿意把我不高兴的事告诉别人。

加入心理学网,获得更多
无论您想服务网友、查找量表还是在线测试,均可微信:57762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