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伴侣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IPV),有时也被称为家庭暴力或伴侣虐待,是指现在或曾经处于亲密关系中的异性伴侣之间发生的躯体攻击、性强迫、心理/情感虐待和控制行为。可以是发生在婚姻内的夫妻间、长期的伴侣关系间、短期的亲密关系中,也可以发生在关系终止后的前伴侣间。

《反家庭暴力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家庭暴力行为具有如下两大特点:一是隐蔽性,发生在家庭环境内部,外人难以察觉。二是暴力多样性,除了躯体暴力,还包括精神暴力、语言暴力、经济及人身控制等方面。

婚姻是以爱为情感基础而建立的家庭的开始,而家庭是社会组成的基础,人类互动最亲密的基本团体,也是个人人格发展和成长的摇篮。然而,家庭暴力的发生,却影响着受害者和其他家庭成员。临床工作人员在对家庭暴力进行危险性评估时,也应考虑、重视家庭暴力所带来的危害。

研究家庭暴力的学者指出,有些遭受丈夫殴打的妇女,会产生“被打妇女症候群(battered woman syndrome)”或“被打配偶症候群(battered spouse syndrome)”这种心理现象(Walker,1991)是在屡遭殴打之后,会产生焦虑、失忆、情绪激动、认知扭曲和身心障碍等困扰。而相比于过度自卫的情况,有些被打妇女在多次寻求救援无果后,会习得性无助而完全放弃自卫(Giles-Sims,1983;Walker,1991)。

“暴力循环论”认为,家庭中的暴力会呈现代际传递现象,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或者目睹过父母间暴力冲突的个体,不但会出现许多的行为问题(Hughes & Baradm,1983; Finkelhor,1983; Widom,2000),而且将来也更容易转变成对伴侣或子女实施暴力的施暴者。

社会学习论认为个体在家庭暴力频发的家庭中,由于不良示范的影响及自身人格的塑造性,会对暴力进行社会学习,逐渐成长为高攻击性的犯罪不良少年,不但会成为另一个家庭的施暴者,对与自己有亲密关系的家庭成员施暴(Sugarman&Hotaling,1989),也会对家庭之外的外人施暴,成为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或践踏法律的犯罪者。

保护性因素(即能够减少暴力的因素)
(1)个人因素。受害者个人拥有反家暴的法律意识、文化程度高、经济独立等。
(2)关系因素。有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拥有真正的朋友、邻居的支持帮助等。
(3)社会因素。包括社区凝聚力高、社区支持大、社区联系强、相互信任、有为社区利益进行干预的意愿,社区服务中心注重资源协调和反家暴服务,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反家庭暴力法的实施与执行,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核发,各地区反家暴机构(比如妇联)的服务与介入等等。

亲密伴侣暴力危险性评估量表(DAS-R)

伴侣相处会有许多冲突发生。我们想了解您和您伴侣相处过程中是否有下列的情形发生,请按照您的实际情况回答下列所有问题(题中的“他”是指您的伴侣,可以用来表示您丈夫、前夫或同居男友)。

根据每个条目发生的有、无填写, 分别计 1分或0分。

1.曾威胁要杀您。
2.您相信他也能杀您。
3.控制大部分生活(经济控制、限制人身自由等)。
4.对您有暴力且经常性的忌妒(如曾说我若不能拥有您,其他人也不能)。
5.他曾威胁要自杀,或尝试要自杀。
6.他有没有对您说过“要离婚或分开就一起死”或“要死一起死”。
7.他曾威胁您,要伤害您娘家的人,以阻止您离开他。
8.您是否认为在未来的两个月内他一定会对你进行身体上的伤害。
9.在您与他的关系变得不好后,他是否曾经监视您(如跟踪、监听、检查手机、定位,等)?
特别提示题(不计入总分)
(1)曾有使您不能呼吸的行为(如勒脖子、压头入水、用枕头闷)。
(2)曾有除了使您不能呼吸以外的其它明显的致命行为(如推下楼、灌毒药、泼硫酸、泼汽油)。

温馨提示:此处为隐藏内容,评论回复后方可阅读。

参考文献
麻超李洪涛等:危险评估量表修订版的信效度检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年7月,第7期
付昨霖.家庭暴力危险性评估量表的标准化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