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虽然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由于患者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逐渐增强,使得医疗技术水平和医院服务质量仍难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就医需求和期待,医疗纠纷(Medical Legal Dispute,,MLD)频发,医患关系紧张,医闹和伤医辱医事件屡见不鲜,甚至出现恶性杀医事件。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医疗纠纷平均每年上升22.9%,某些地区高达40%,2017 年到2019年,全国医疗纠纷案件由12734件上升至18112件,如何化解当前医患矛盾、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正成为医疗卫生领域学者和医疗卫生领域专家研究的重点问题。护患关系(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NPR)作为医患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然而有报道显示,护患纠纷发生率正呈明显上升趋势,护理人员极易在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下因护患沟通(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NPC)不佳与患者或家属产生纠纷,因护患沟通不佳而引发的护患关系紧张占比达到了56%,因护患沟通不畅引发的护理纠纷占比达到了80%。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研究者联合中国学者组成的“中国大陆医患信任”研究团队在发表的《重建医患信任白皮书》中强调: 要从根本上缓解中国当前危机频发的医患冲突,应将医学生人文教育体系中医患沟通技能的训练列为重中之重。

护患沟通(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护患沟通指的是在护理工作中,护士与病人之间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交流的方式,共享信息、意义和感受的过程。这种沟通涉及到与病人的护理和健康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信息,包括病情的解释、治疗方案的讨论、病人自我管理的指导等。同时,护患沟通也包括双方的思想、感情、愿望和要求等,有助于建立双方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本研究中的护患沟通是指实习护生和患者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进行信息、思想和情感交流的过程。

护患沟通技巧(Communication Skills)护患沟通需要护士具备一系列技巧,包括有效的信息交流、情感支持、建立信任关系和解决临床问题等,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护士与病人建立更好的沟通和关系,从而更好地提供护理服务。《中华护理学词典》将沟通技巧定义为在沟通过程中,为了达到沟通目的而将沟通的基本方法灵活运用的交流手段,可概括为非语言沟通技巧、语言沟通技巧、自我表达技巧、倾听和反应技巧、影响技巧、营造氛围技巧。本研究中的护患沟通技巧是指实习护生和患者沟通过程中使用的口头语言沟通技巧和非语言性沟通技巧。

护患沟通能力(Nurses-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s)有学者将护患沟通能力定义为护理人员在护患沟通情境中所体现出来的特性,包括沟通知识、技能、态度以及更多的护理职业情感,是与患者形成良好关系而必须具有的职业技能,也有学者提出,护患沟通能力是护士运用各种沟通技巧,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进行信息及情感交流,帮助患者和家属理解、配合护理工作,促进患者疾病康复或病情缓解的一种能力。本研究中的护患沟通能力是指实习护生在与患者沟通中所体现出来的沟通知识、沟通技能和沟通态度的整合,是实习护生能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思想、情感交流,促使患者和家属理解、配合其护理工作,促进患者疾病康复或病情环节的一种能力。

临床沟通能力量表(ClinicCommunication Competency Scale,CCCS)该量表由我国学者杨芳宇编制而成。包括建立和谐关系(6个条目)、敏锐倾听(5个条目)、共同参与(4个条目)、确认病人问题(5个条目)、传递有效信息(3个条目)和验证感受(5个条目)6个维度共28个条目。采用Likert 4 级评分法(1=从不使用,4=经常使用),总分28~112分,得分越高表示临床沟通能力水平越高。总的Cronbach's a系数为0.84,各维度的Cronbach’s a系数为0.67~0.80;分半信度系数为0.70,各因子分半信度系数为0.56~0.81;总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84,各因子重测相关系数为0.61~0.85。

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Clinic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Assessment Scale,CCAAS)

不同名称: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the clinic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scale of the nursing students)

接下来,这是一份用以评价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量表,本量表所包括的条目描绘了护士与病人沟通时可能采取的一些行为方式,请您根据自己在目前科室的实际情况,在每个项目的频率备选栏“总是使用”、“经常使用”、“偶尔使用”、“从不使用”中选出一项并打“√”,“从不使用”代表1分,“偶尔使用”代表2 分,“经常使用”代表3分,“总是使用”代表4分,请尽快作答,不要在每道题目上过多思索,答案无所谓对与不对,好与不好,完全不必有任何顾虑。

1.我与病人见面时会与其打招呼;
2.我对病人的谈话表现出有兴趣;
3.与病人交谈时,我会有些漫不经心;
4.当我感受到病人紧张时,我会试着让他放松;
5.我注意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
6.我注意调节自己的语音语调;
7.我愿意倾听病人的诉说;
8.我注意病人的用词、语音语调等言语信息;
9.在听病人说话时,我能始终保持注意力;
10.在病人说话时,我会用点头、应答、微笑等方式向病人做出回应;
11.无论病人提供的信息是否有价值,我也会注意听;
12.我会用简单明了的话将病人的意思向其复述一遍;
13.当我对病人问题的理解没有把握时,会向病人进一步提问;
14.在病人未说完话前,我不会急于下结论;
15.我会询问病人有关他所用字词的意思;
16.为完整了解病人的意见,我会进一步询问;
17.交谈中,我比病人说得多;
18.我会专注于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而忽略了病人的反应;
19.我习惯用“是否.........?”“..........是吗?”等提问方式,使病人能够给出简短回答;
20.我会告诉病人怎样去做,而不是让他自己作选择;
21.除了病人要求外,我很少向他们进行解释;
22.我需要反复解释,才能让病人听明白我的意思;
23.我在交谈时,能选择准确适当的词汇;
24.我会有意识地引出病人的顾虑和心理社会问题;
25.我会设身处地地理解病人的感受;
26.我会从病人的观点和角度来考虑问题;
27.我会反思自己对病人的理解是否正确;
28.如果我感受到病人有隐含的言外之意时,我会帮他明确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