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社会排斥(Ostracism)这一概念进入心理学家的视野以来,一直被作为社会接纳的对立面来进行研究。Williams指出,社会排斥会损害人们四种基本需要的满足,即归属需要、控制需要、自尊需要和存在意义感;同时社会排斥也会对被排斥者的行为、认知、情绪等多个方面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西方心理学家对于社会排斥的研究主要采用实验室研究法,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实验范式,比如网络投球、相互认识、孤独终老等。他们研究的重点集中在社会排斥对被排斥者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减缓这种影响,但近年来也开始关注社会排斥产生的原因以及社会排斥对排斥者的影响。

青少年社会排斥量表由Gilman等人编制,包括忽视与拒绝两个维度。张登浩等人进行了修订,中文版OES-A的两个维度以及整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7、0.82和0.76。376名被试六个月之后的重测数据表明,中文版OES-A的两个维度以及整个量表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55、0.59和0.65。相关分析表明社会排斥及其两个小维度均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与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

中文版青少年社会排斥量表(the Ostracism Experience Scale for Adolescents,OES-A)

从未如此
偶尔如此
有时如此
经常如此
总是如此

1.一般情况下,别人会经常来我家里和我一起玩。
2.一般情况下,在大家一起聊天时,别人常常会忽视我。
3.一般情况下,别人经常会请我和他们一起吃饭。
4.一般情况下,别人总是会想方设法引起我的注意。
5.一般情况下,别人经常会邀请我和他们一起度假。
6.一般情况下,在路上碰到时,别人总是忽视我的问候。
7.一般情况下,别人经常会邀请我加入他们的社团、组织和协会。
8.一般情况下,别人经常好像看不见我似的。
9.一般情况下,别人经常会邀请我一起玩。
10.一般情况下,别人经常对我视而不见,好像我不存在。
11.一般情况下,别人总是忽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