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关键字 小学生 的文章

基本心理需求量表 (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Scales,BPNS)

基本心理需求量表 (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Scales,BPNS)
在动机研究领域,美国心理学家Deci和Ryan等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颇具特色。与传统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的简单二分法不同,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事实上处于同一连续体的两端,且两类动机并非稳定,而是处于不断的转换过程中。良好的社会或文化因素有助于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

欺负/欺凌行为问卷(小学版&中学版)

欺负/欺凌行为问卷(小学版&中学版)
Olweus(1978)发现,日常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欺凌事件是发生于两个个体之间的,他进一步扩展了欺凌的概念,将个体间一对一的攻击也包含在欺凌之中,即欺凌同时包括个体对个体实施的攻击以及群体对个体实施的攻击。Olweus(1993)开始强调欺凌行为的重复发生性,并认为当一名学生长期并反复受到另外一个或多个学生消极行为的侵扰时,这个学生就是遭受了欺凌。...

中国中小学生自信量表(Self-Confidence Scale for Chines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中国中小学生自信量表(Self-Confidence Scale for Chines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在日常概念中,“自信”在中文中很好解释,就是“自己相信自己”的意思,但这一解释的内容与结构比较模糊、笼统,更倾向于认为自信是一种特质性的人格品质。在英文中自信(self-confidence)被解释为相信自己在某件事情上是对的,或者认为自己能做某件事。这个解释稍微明确、具体一些认为自信可以是一种情境性的自我信念。但不管东方还是西方,自信、自尊、自卑、自...

中华美德问卷/中国人长处问卷(Chinese Virtues Questionnaire,CVQ)

中华美德问卷/中国人长处问卷(Chinese Virtues Questionnaire,CVQ)
1999 年,美国心理学家希尔森和玛丽首先提出了“积极人格”(Positive personality)的概念,并将其划分为两个维度:积极的自我特征和与他人的积极关系。后来,赛里格曼先后采用了“积极个人特质”(Positive personal trait)、“积极品德”(Positive quality)、“积极品质”(Positive charac...

儿童知觉父母冲突量表(Children’s Perception of Interparental Conflict Scale ,CPIC)

儿童知觉父母冲突量表(Children’s Perception of Interparental Conflict Scale ,CPIC)
关于家庭环境与儿童发展的研究发现,不仅家庭结构会影响儿童发展,家庭成员之间的消极相互作用,如婚姻冲突对儿童发展的负面影响更大。婚姻冲突指夫妻之间由于意见不一致或其他原因而产生的言语或身体的攻击与争执,它可由冲突发生的频率、强度、内容、风格及冲突是否得到解决等特征来具体界定。几乎所有婚姻都存在某种程度的冲突,但并不是所有的婚姻冲突都会对儿童的成长造成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