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们对他人——尤其是他们所嫉妒的人——的不幸幸灾乐祸,其实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不用过分担心会被看作是残忍和不道德的行为。
同情心缺失并不总是病态的
你有没有试过人生得意时对不如你幸运的人暗中幸灾乐祸?事后你的内心那个更善良的自我也许会站出来对另一个小恶魔进行批评。不过,据《每日电讯报》报道,心理学家的最新发现也许能平复你事后的内疚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幸灾乐祸是人们情感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不总是病态的,这种情感更多地会在成功人士身上出现。普林斯顿大学的Mina Cikara和Susan Fiske教授一起主持了这项研究。研究结果发布在最近一期的纽约科学院《年鉴》上。
Mina教授认为,同情心的缺失并不总是病态的。这是人类的一种正常心理反应,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但大部分人都会有缺乏同情心的时候。“举例来说,如果你正在考虑成立一个工作机构,一个有趣的问题会在你的脑海里出现:竞争是促进雇员生产的最佳方式吗?在某些场合,竞争可能是有益的,但在另外一些方面,人们可能专注于如何把对手搞垮,这并不是一个有同情心的组织想要的。”
人们对所妒忌的人更容易幸灾乐祸
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将被测试者与一台可以检测肌动电流的机器相连,机器可以捕捉到他们微笑或者得到快感时的电流活动。他们被展示不同群组的照片,这些照片蕴含着研究者设想的象征关系:用老者象征同情,用学生表示骄傲,用吸毒者对应厌恶,用富有人士炫富的镜头对应嫉妒。这些照片随后与不同场景加以配对,如一个乐观的事件(抽中五块钱的奖金)、一个消极的事件(被驶过泥潭的的士溅湿了衣服)、一个普通事件(上洗手间)。
参与者被询问对于每组配对的感受,同时他们的本能反应正处于机器的监测之下。绝大多数情况下,设备发现人们可以从他人的不幸中获得快感,尽管他们不会主动报告。Fiske教授称,人们往往不愿意报告幸灾乐祸的情绪,所以用科学设备加以追踪是很有必要的。
进一步的实验发现,参与者更容易对他们所妒忌的人产生电流震动。研究人员指出,当参与者说他们会伤害别人时,可以观察到他们似乎希望这件事真的可以发生的表情,这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