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以下列出的是当你在生活中经受到挫折打击,或遇到困难时可能采取的态度和做法。仔细阅读每一项,选择适合你本人情况的项。
1、通过工作学习或一些其他活动解脱
1、 不采取
2、 偶尔采取
3、 有时采取
4、 经常采取
2、与人交谈,倾诉内心烦恼
1、 不采取
2、 偶尔采取
3、 有时采取
4、 经常采取
3、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
1、 不采取
2、 偶尔采取
3、 有时采取
4、 经常采取
4、改变自己的想法,重新发现生活中什么重要
1、 不采取
2、 偶尔采取
3、 有时采取
4、 经常采取
5、不把问题看得太严重
1、 不采取
2、 偶尔采取
3、 有时采取
4、 经常采取
6、坚持自己的立场,为自己想得到的斗争
1、 不采取
2、 偶尔采取
3、 有时采取
4、 经常采取
7、找出几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1、 不采取
2、 偶尔采取
3、 有时采取
4、 经常采取
8、向亲戚朋友或同学寻求建议
1、 不采取
2、 偶尔采取
3、 有时采取
4、 经常采取
9、改变原来的一些做法或自己的一些问题
1、 不采取
2、 偶尔采取
3、 有时采取
4、 经常采取
10、借鉴他人处理类似困难情景的办法
1、 不采取
2、 偶尔采取
3、 有时采取
4、 经常采取
11、寻求业余爱好,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1、 不采取
2、 偶尔采取
3、 有时采取
4、 经常采取
12、尽量克制自己的失望、悔恨、悲伤和愤怒
1、 不采取
2、 偶尔采取
3、 有时采取
4、 经常采取
13、试图休息或休假,暂时把问题或烦恼抛开
1、 不采取
2、 偶尔采取
3、 有时采取
4、 经常采取
14、通过吸烟、喝酒、服药或吃东西来解决烦恼
1、 不采取
2、 偶尔采取
3、 有时采取
4、 经常采取
15、认为时间会改变现状,唯一要做的便是等待
1、 不采取
2、 偶尔采取
3、 有时采取
4、 经常采取
16、试图忘记整个事情
1、 不采取
2、 偶尔采取
3、 有时采取
4、 经常采取
17、依靠别人解决问题
1、 不采取
2、 偶尔采取
3、 有时采取
4、 经常采取
18、接受现实,因为没有其它办法
1、 不采取
2、 偶尔采取
3、 有时采取
4、 经常采取
19、幻想可能会发生某种奇迹改变现状
1、 不采取
2、 偶尔采取
3、 有时采取
4、 经常采取
20、自己安慰自己
1、 不采取
2、 偶尔采取
3、 有时采取
4、 经常采取
Joff等人指出,应对是个体对现实环境变化有意识、有目的和灵活的调节行为。Martin指出,应对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应激事件作用,包括改变对应激事件的评估,调节与事件有关的躯体或情感反应。个体的应对方式与心身健康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临床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国外发展了不少应对方式的评估方法,如由Folkman和Lararus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ways of coping questionnaire,WCQ)等应用较广和有代表性的方法。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国外的量表并不完全适合于我国人群。此外,虽然应对方式多种多样,但不同研究者提出的应对方式都有某些共同特点,即有的应对方式积极的成份较多,如寻求支持,改变价值观念体系,而有的则以消极的成分为主,如回避,发泄。因此,在国外应对方式量表基础上,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结合我国人群的特点编制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分量表)组成,包括20个条目。积极应对维度由条目1—12组成,重点反映了积极应对的特点,如“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和“找出几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消极应对维度由条目13--20组成,重点反映了消极应对的特点,如“通过吸烟喝酒来解除烦恼”和“幻想可能会发生某种奇迹改变现状”。
问卷为自评量表,采用多级评分,在每一应对方式项目后,列有不采用、偶尔采用、有时采用和经常采用4种选择(相应的评分为0、l、2、3),由受试者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好一种作答。结果为积极应对维度平均分和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分。临床应用时还应进一步分析各条目回答评分情况。
信度: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89,α系数为0.90;积极应对分量表的α系数为0.89;消极应对分量表的α系数0.78。
效度:采用主成份分析法提取因子,并对因子模型作方差极大斜交旋转。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应对方式项目确实可以分出“积极”和“消极”应对两个因子,与理论构想一致。人群测试表明简易应对问卷反映出人群不同应对方式特征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积极应对评分较高时,心理问题或症状分低;而消极应对评分高时,心理问题或症状评分也高。应对方式评分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
应用此量表测查了城市不同年龄、性别、文化和职业的人群846人,其中男性514人,女性332人,年龄范围从20岁至65岁,平均38岁。职业以工人(87人)、于部和技术员(374人)及大学生(327人)为主,其他(60人)。文化程度从小学到大学,其中小学44人,初中112人,高中和中专292人,大学398人。样本的积极应对维度平均分为1.78,标准差为0.52;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分为1.59,标准差为0.66。深入分析表明,不同年龄、性别、文化和职业的人群的应对方式特点有显著差异,不同人群的应对方式特点需要进一步研究。
有必要指出,所谓积极和消极是相对的。并不是积极的应对方式就一定有积极的后果,或者消极的应对方式就产生消极的后果,如“接受现实”和“自己安慰自己”被归为消极怨怼,但其却有着缓解挫折打击的作用。不同应对方式,在不同时间和情景,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结果,这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