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762787 关注微信公众号

成人依恋类型问卷(简)

最早提出依恋理论的人叫John Bowlby,他是一个英国的精神分析师。那时的依恋理论是用来理解孩子和父母的关系的。他发现,哺乳动物的幼崽自身没有存活能力,而那些成功获得父母关注的幼崽则比较有机会获得照顾,最终存活下来,所以,幼崽会通过哭泣、尖叫、纠缠等方式,来拒绝和父母的分离——我们人类也是如此。“害怕与父母分离、害怕被父母抛弃”,是进化造成的人类的天性。

后来,一个叫作Mary Ainsworth的人第一次对婴儿的依恋类型做出了分类。她做了一个实验,让12个月大的婴儿和他们的父母分开,继而重聚。结果显示:
大约有60%的婴儿在父母离开时觉得不开心,等父母一回来就开始找父母,并顺利地被父母安抚,这些孩子通常被称为安全型(secure)。
另外,有20%的孩子,当父母离开时会表现得极度抓狂、崩溃,而当父母回来时,却不愿意立刻投入父母的怀抱,表现出一方面想要得到父母安抚,另一方面又想惩罚父母的离开的矛盾表现,这些孩子被叫作焦虑-反抗型(anxious-resistant)。
最后20%的孩子,当父母离开时,他们并不表现出不高兴或有压力,当父母回来时,他们会主动回避和父母的接触,有的会把注意力转向玩地面上的小东西。这些孩子被叫作回避型(avoidant)。

1987年,Hazan 和 Shaver第一次把上述婴儿-父母的依恋类型理论放到成人的恋情关系(romantic relationships)语境中研究。他们认为,成人的恋情关系的本质也是一种依恋,它们与“婴儿-父母”之间的依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相似:
都会因为另一方在身边,并及时回应自己而感到安全
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很紧密,都有身体上的接触
当无法“联系”到对方时,都会觉得不安全
都会与对方分享自己的新发现
都会喜欢对方的长相,相互迷恋,为对方专注
都会有一些 "baby talk":用孩子的方式对话

他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问卷,来测量成人是哪一种依恋类型:

A. 和其他人靠近让我觉得不舒服;让我完全信任他们很难,我也不能允许自己依赖他们。当任何人离我太近的时候,我都会紧张。而通常情况下,别人都希望我能比“让我感到舒服的距离”更贴近他们,他们希望我能和他们更亲密。

B. 让我和别人亲近相对来说还挺容易。我愿意依赖别人,也愿意被人依赖。我不担心自己会被抛弃,也不害怕别人离我太近。

C. 我发现其他人往往不愿意像我希望的那样,和我那么亲近。我经常担心我的伴侣不是真的爱我,不是真的想和我呆在一起。我希望和我的伴侣非常紧密,但有时这反而就把别人吓跑。

A 回避型
B 安全型
C 焦虑-抵抗型


结果显示,和“婴儿-父母”依恋类似,有60%的人属于安全型,20%属于“焦虑-抵抗”型,20%属于回避型。

不过,从1998年发布的两个研究以来,人们倾向于把依恋类型看成是区间,而不是绝对的分类,可以用一张图来说明这个问题:

yllx

从上图可以看到:
焦虑感和回避感都低的人,是安全型(Secure);
焦虑感高、回避感低的人,是痴迷型(Preoccupied);
焦虑感低、回避感高的人,是疏离型(Dismissing-Avoidant);
焦虑感和回避感都高的人,是恐惧型(Fearful-Avoidant)。


赞 (0) 评论 分享 ()

首页
心理咨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