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测心网,获得更多

无论您想服务网友,还是想获取帮助(如批量调查或测试),可以微信/QQ:57762787

被冒犯后,选择宽恕还是报复呢?

日常生活中,难免会与人发生冲突,甚至受到伤害。作为“被冒犯者”,怎么办呢?宽恕?报复?或是其他?

有研究发现,宽恕能够帮助被冒犯者获得内心的平复。例如,有助于从情绪伤痛中恢复过来,能够提升积极的情绪,能够提高自尊水平,能够降低愤怒、抑郁、焦虑等情绪,甚至还有助于生理健康。
还有研究(Wallace,2008)发现,宽恕能够降低被冒犯者受到进一步伤害的可能性。

宽恕对被冒犯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有好处,要理解这一点大家需要了解一下宽恕是怎么回事。宽恕不是动机,而是动机的转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当某一个被冒犯者说他已经宽恕冒犯者时,意味着他对于冒犯者已不再是报复或回避等消极的动机,取而代之的是积极的、建设性的动机——注意,这里强调的是动机,是一种内心的想法。宽恕之后,心里没有悲伤、愤怒、绝望等消极情绪,自然会更健康。宽恕敌人就是放过自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说到宽恕能降低受到进一步伤害的可能性就让人费解了,毕竟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在一些家庭中,往往存在着“伤害—道歉—和解—再伤害—再道歉—再和解”的一个恶性循环,家庭暴力的被冒犯者在接受对方的道歉后,选择与对方和解并重建良好的关系,但这也增加了他们再次受到伤害的可能性。

这里的关键是区分宽恕与和解这两个词——对,这两个词不是同一个意思。宽恕是内心的转变,此时,被冒犯者如果认为存在进一步伤害的可能时,他在行为上不会与冒犯者和解。和解的前提是彼此之间的信任,而宽恕被冒犯者一人就可以完成。宽恕是被冒犯者对自身内部不良情绪的释放,而和解是外部人际关系的修复。

那如何完成宽恕这一“自我救赎”呢?可以使用REACH 宽恕模型。REACH 五个字母分别代表了宽恕干预的某一环节。
(1)尽可能回忆(recal)与伤害有关的想法、感受和行为。
(2)共情(empathy)。在这一环节中,站在冒犯者的角度,体会冒犯者的想法和感受,思考导致侵犯发生的情境性因素,从而促进对冒犯者共情——“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
(3)做出宽恕的利他(altruistic)行为。回忆其被别人宽恕的经历,并体会被他人宽恕的感受。
(4)“公开”承诺(commit)宽恕冒犯者。对宽恕行为做口头的或书面的承诺。承诺的方式可以是讲给一位亲密的、值得信任的朋友听,也可以只对自己承诺。
(5)保持(hold)宽恕。这一环节的目的是鼓励来访者维持宽恕带给自己的改变。

问题来了,你愿意宽恕别人吗?测一测吧!宽恕倾向量表

宗培,白晋荣. 宽恕干预研究述评——宽恕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J]. 心理科学进展,2009,17(5):1010-1015.
张田,丁雪辰,翁晶,et al. “得寸进尺”还是“适可而止”:基于冒犯者角度对宽恕结果的讨论[J].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104-111.

打赏作者,期待美好

打赏鼓励作者,为网友提供更多更好的测试,也许一瓶水就够了。

赞 (3) 打赏

打赏作者,期待更多

微信扫一扫打赏